查看: 290|回复: 0

[交流] 从58岁的未婚“五保户”做“结扎”想起——

 关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7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4-6-27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或许这已是一则“旧闻”,但这则旧闻却颇有值得反思的新意。
据《新京报》网报道:2011年,河南省永城市顺和乡某村时年58岁的未婚“五保户”刘某“自愿”去医院做了结扎手术。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的这一“结扎”就可以得到300元人民币的“结扎”补贴。
一位58岁的、估计已失去生育能力的老人竟去“结扎”,本已不可思议!但居然有医院同意为她结扎,这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了!不说这家医院没了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恐怕连最起码的医学知识也没有了吧?要不,何至如此?!
但其实也不能全怪医院。因为这位58岁未婚的“五保户”之所以去“结扎”,关键是为了“完成”村里的“结扎指标”:当时,上面给村里下达的指标是“每年完成8个结扎”;完不成,村里就要被罚款,村干部年终考核也会受影响。于是,村干部只能四处找人“顶数”;于是,刘某也就成了“顶数”的“壮丁”之一。
这是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剧!但其之荒诞,并不在于一位老年人竟去“结扎”,也不在于某一医院竟替一位老年人结扎,而在于河南省永城市这一不从实际出发、且容不得别人说半个“不”字的“硬性指标”!因为要不是这一“硬性指标”,那又何来这等弄虚作假的一路畅通?!
党中央倡导“为民办实事”,但河南永城的这一“结扎指标”当非“为民办实事”而是“扰民办糗事”!只可惜,此类“糗事”绝非个别现象,比如去年9月,郑州卫生局就发文规定:“各辖区筛查发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任务数不低于辖区常住人口数的千分之二”,以致“各个社区又按照人口数进行了分配,任务层层分解到每个居民小区”;再比如,河南高院院长近日指出“午饭非常重要”,“庭长必须学会做饭,还要会炒几个菜,今后这项工作要纳入考核机制。”于是,河南一些法院便开始“积极落实”,有法院甚至规定:“庭长一个月学不会做饭就要调离岗位”……
由此可见,河南这位老人做“结扎”虽属旧事,但若是某些地方、某些部门的头头脑脑仍不管实际情况如何,不论是否被人所诟病,动不动就喜欢一拍脑袋,下达“硬性指标”,那么“一级搪塞一级,一级敷衍一级,一级糊弄一级”的弄虚作假现象也就不会绝迹!——而这,不正是这一“糗事”所具有的常新的告诫意义吗?
所以,是否可以这么说:任何一级政府、任何一个部门,要是真想为人民办实事,那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坚决杜绝一切“硬性指标”?
PCOS系统下载站:http://zhuangji.wang

本版积分规则